新闻联播:“农田院士”朱英国:一生献给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8日
新闻联播:2017年9月7日:“农田院士”朱英国:一生献给粮食安全
视频链接:http://tv.cctv.com/2017/09/07/VIDEyU5MnkXkkcBavyAOJBkr170907.shtml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英国,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今年8月9日,朱英国因病逝世,享年78岁。半个世纪以来,朱英国院士像一只“水稻候鸟”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8月的湖北鄂州,骄阳似火。一大早,朱英国院士的团队成员就来到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实验基地进行研究。
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是我国当时面临的大问题。朱英国大学毕业以后就参与研究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水稻的研究。然而,要培育出稳定、成熟且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水稻新品种,育种只能在春天操作。而在湖北省,水稻一年只能种一季,十年才能培育一个品种。为了加快水稻育种科研进度,朱英国把目光投向了海南岛。
1972年,朱英国和同事终于利用红芒野生稻与莲塘早杂交,培育“红莲型”水稻。数十年来,朱英国的“红莲型”杂交水稻和袁隆平的“野败型”杂交水稻、日本的“包台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公认为“三系杂交水稻三大类型”,而且只有“红莲型”和袁隆平的“野败型”杂交水稻在生产中被大面积推广。截至目前,“红莲型”杂交水稻在全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推广种植面积已累计超过1亿亩。
2015年年底,朱英国已经查出患有骨髓再生方面罕见的疾病,医生再三叮嘱,不能劳累工作,可是朱英国执着地往返于海南、湖北的实验室,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院士,水稻,英国,杂交,红莲,推广,鄂州,大面积,培育
相关文章
全国政协委员舒红兵:以实际行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矢志奋斗
2023-03-16
2023-03-16
我院4家孵化企业入选2022年“光谷高科技高成长20强”及“光谷明日之星”榜单
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