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蔡从利:搏击在分子诊断高地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5日

访问量:

人物名片:蔡从利,1974年6月出生,武汉市黄陂区人。先后在湖北师范学院、武汉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求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生化与分子生物学。2006年起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细胞生物学。2011年回国至今,工作于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现为公司副总裁,主管研发相关工作。成功开发了YZY-ARMS-PCR技术平台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已经成功注册了两个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第六批“3551人才计划”入选者。

 

医者仁心。他虽然不是医生,但他的发明是为了患者能将疾病准确诊断,正确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患者赞他不是医生胜似医生。

 

他的研究成果就是个体化医学诊断产品,是根据患者不同遗传背景来开展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其研究成果在临床试用中成效显著,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前沿。

 

    近几年来,他到有关科研院所和临床单位分别做了多场“分子诊断与肿瘤个体化治疗”、“肿瘤靶向药物的伴随诊断现状及前景”等学术报告,赢得一片喝彩之声。

 

他就是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蔡从利博士。

 

夫妻双双把国还

 

忆及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读硕士的日子,蔡从利脸上坦露出兴奋与自豪。他说,他在这里度过了3年樱花飘香的岁月,无论岁月如何更替,他依旧钟爱着他所研究的方向——生命科学中的分子生物学。正是因为执爱,所以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学术基础。武汉大学学术氛围很浓,而且导师指导有方,期间,蔡从利写下了数篇学术研究论文,并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了两篇。这两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对于他的研究方向的深入无疑是一剂催化剂。

 

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继续他的生命科学基础医学的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感觉到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很快,进一步体会到了生物学研究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潜力,觉得有必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当时美国的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更先进,他于2006年2月到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读博士后,接受更新的教育。

 

凯斯西储大学医学院与武汉的渊源很深,有不少武汉知名学者、教授在这里深造和工作。初来乍到的蔡从利,因为没有了陌生感,很快融入了这个团队。

 

蔡从利在这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不耻下问,不仅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还深入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在临床检测上的应用价值,并在分子诊断技术平台上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个偶然的机会,蔡从利结识了周鹏飞。周鹏飞以前也在美国求学和工作,比蔡从利年长一点,此时已回国创业,开办了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周鹏飞得知蔡从利所取得的成就后,专门与他进行了联络,要他回国与自己一同创业。之前,周鹏飞也与他在一起就这个行业进行了探讨,认为他们技术的先进性没有问题,如果在国内创办一家企业,一开始就规范为“个体化的诊断与治疗”,国内当属独此一家,前景可期。

 

接到朋友回国的邀请,蔡从利与同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爱人商量。夫妻俩认为,在美国自己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情,没有什么动力,毕竟两国有文化方面的差异。报效美国与报效祖国不一样,树苗在祖国也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鉴于此,夫妻俩决定一道回国创业。2011年底蔡从利回国后,被任命为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主持个体化医学诊断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勇立潮头竞风流

 

回国后,蔡从利充分发挥字的特长,与周鹏飞博士一道,勇立潮头竞风流。

 

周鹏飞博士是公司总裁,除了繁忙的管理工作,他还要专注于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了公司新药研发的进程。革命性的创新研究方向、勤奋与执着的工作作风、再加上其人格魅力,短短的几年时间,周博士主持的“双特异性靶向抗体药物”就拿到了国家“十二五”期间两个“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资助。

 

蔡从利则从临床需求着手,着力打造分子诊断的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将分子生物学充分体现到研发的产品中去。此前,大家追求的是高、难、深;蔡从利反其道而行之,力求做得更简单实用,一切以满足临床需求和适用临床应用为导向,并在从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努力改进产品的性能。

 

回国的三年多时间里,由于一以贯之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蔡从利很快搭建起了个体化医学分子诊断产品的产业化平台。2014年1月,他们开发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拿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14年年底,用于指导心血管疾病个体化用药的产品也将获准上市。这些个体化分子诊断产品的性能上处于国际前沿水平。

 

那么,个体化分子诊断产品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人人都有遗传物质,但人与人之间会有差别。比如有的人能喝酒,有的人不能喝,遗传基因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采用分子诊断的方法检测相关的基因,就能够分析出酒精对人体有无危害。药品也是如此,同一种药,有的人能吃,而有的人不能吃,有的人可以多吃,有的人需要少吃,有的人吃了不仅没有效果,还会带来重大不良反应,这些都与人的基因相关。因此药物要想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低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需要因人而异,实现个体化用药,对影响药物作用的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就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个体化用药模式也是将来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蔡从利博士研究的个体化用药分子诊断产品,主要作用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患者,对人体基因的诊断是否准确,用药效果好不好,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比如他们开发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这个产品运用于肺癌患者,与病人的治疗效果关系重大。

 

    当前,治疗肺癌肿瘤的靶向药物很贵,患者一般一月需要1.2万-1.5万的药费,我国肺癌患者中约40%吃这种药有效。如果没有进行人体基因的诊断,有的人吃了这种药就没有效果,结果时间浪费掉了,费用花了很多,又耽搁了最佳治疗时间。当这款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于2014年年初上市后,在20多家大的医院临床试验当中,获得了相当好的系统评价,。后续要求跟进的大医院有30多家,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地,而且这些大医院的负责人都来武汉友芝友公司进行了参观。大家一致认为该产品国内一流,对该产品的性能非常认可。一些患者在临床试用中,使用了这种产品,不仅及时准确诊断了病情,赢得了治疗时间,而且用药对路,节省了费用,都感慨不已,赞扬这款产品是一款“以患者为本”的产品。

 

悄然布局全国

 

2014年9月9日,蔡从利主管的几个项目在规定时间节点已经完成重大突破,这天,总裁周鹏飞和蔡从利专门召开会议,为研发项目有功之臣颁发经济和荣誉奖励。这一奖励政策自蔡从利加入团队后一直持续至今。

 

这是武汉友芝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做大做强的第一步。在是否实行奖励的问题上,总裁周鹏飞和蔡从利观点一致,而且别出心裁,实行重大项目节点奖励,即当该项目进行到关键的节点时,用奖励再鼓劲,重新焕发科研人员的斗志,整装再上阵,一鼓作气拿下这个项目的研发。

 

笔者访问了一位受奖励的科研人员,这位科研人员说,过去没有实行节点奖励,我们都觉得人很累了,反正已经攻克了重大项目的关键环节,应该歇一歇了,休整一段时间再说。谁知,休整下来,那股冲剌劲就消亡了,再要鼓起劲来,没有十天半月很难恢复。公司制定了节点奖励制度后,我们不仅从精神上受到了鼓舞,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拿下项目的可期前景,于是一鼓作气,将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制高点上。自实行重大项目节点奖励后,我们攻克新的重大项目的时间比过去提前了一个月以上。

 

蔡从利介绍,公司做大做强的第二步,就是将世界先进的公司管理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建立现代化的公司运营模式。在科研方面,公司将继续走开放式科研之路,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激情。例如,在小型讨论会中,在喝咖啡、放着轻音乐的极为轻松的环境中谈项目,这样较好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灵感,这是公司产品不断创新的源泉。

 

应全国各大医院之请,友芝友公司目前已将销售中心布局全国。这是一次悄然布局,但已经使公司在全国初步树立了行业领导地位,被业界称为经典营销案例。蔡从利说,公司将放眼全球,力争办成全国个体化医学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今后出牌既按市场规则办事,但也不会按常规出牌,会紧密结合市场,以人民的健康为己任,出好公司做大做强的每一张“牌”……


诊断,产品,公司,个体化,武汉,研究,患者,治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