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强:在光谷续写创业传奇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5日
他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病毒学专业;虽已入美国籍多年,但从不曾忘记家乡,普通话仍带着浓浓的武汉口音。
他不仅是俄亥俄州托莱多医学院生化药理学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博士后,而且还是美国华人圈中知名的创业能手:2000年,他在美国创办蛋白组工具公司(Panomics),开发出2000种产品,曾连续两年被《旧金山商业时报》评为成长最快的公司,实现并购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2010年,他在光谷生物城创办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以美国成功创业的经验在光谷续写创业传奇。
他就是美籍华人李先强博士。
“人生充满许多的变数和选择,我从读书、就业、创业都深刻体会到:爱你的选择,并尽力去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先强参加的是“文革”之后的第一届高考,前前后后10年的考生都来应试,竞争非常激烈,李先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他本来希望在喜欢的数学领域里发展,结果却被分到了生物系。在当时生物系名师高尚阴教授的引导下,李先强从不排斥到越来越喜欢生物专业,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选择读生物,是李先强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李先强到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攻读硕士学位。当时院里有位丁达明教授,刚从美国回来执教,他的许多新思想、尤其是带回的精密仪器让李先强大开眼界,第一次明显感觉到中外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差距,李先强立即萌生了出国求学的念头。
1985年,李先强考取了病毒所公派留学,但按规定只能去美国以外的国家。他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去美国,因为美国是生物技术最先进的国家。李先强选择了自己申请美国的研究所,并于1986年如愿以偿:他自费去了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医学院。这是李先强人生第二个重要选择。
海外求学,满足了李先强对知识的渴求,也成就了一个生物医药界的才子。李先强在托莱多医学院的出色表现,让导师青睐有加。有一个花絮是,有一次,他想去哈佛实验室学习,导师得知后,主动提出为他筹集经费;快毕业时,导师声称要找一个和李先强水平相当的研究生后,才肯给他放行。
博士毕业后,李先强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了整整6年博士后,对生物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在选择性蛋白降解等方面,更有独到的研究。在认识到生物技术领域的潜力,特别是产品商业化的潜力后,李先强于1996年加入了Clontech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李先强的加入让Clontech迅速成长,1999年公司营业额高达6千万美元,并以2亿美元价格卖出。
Clontech公司卖掉后,尽管公司的老板一再挽留,并许以优厚而稳定的待遇,李先强还是决定自己创业:他看到了人类基因图谱良好前景,也对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有着充分的自信,这是李先强人生的第三个重要选择。
“创业比科研难,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产业化更难。没有坚实的科研,很难做到成功的产业化。”
1999年,看好“蛋白晶片”这个新兴而巨大的市场,李先强创办了Panomics公司。
李先强首先确定了自有的有专利保护的产品,然后确定了产品应对的市场:研究机构、药厂研发单位以及医学院等,剩下的事情就是资金来源了。公司成立之初,李先强募集了200万美元,但缺口仍然不小。虽然在矽谷,以李先强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创投会愿意投资,但过多地引进创投无疑会减少股东的份额。李先强的解决之道是申请美国联邦政府的基金。短短5年间,Panomics向美国国家卫生局申请到7次共达250万美元的小型企业政府基金,尽管这种基金申请的成功率还不到20%!融资的成功对李先强是种巨大的鼓励:“资金,不仅仅是钱而已,更重要的是对产品前景的肯定。”
营销是李先强不得不面对的又一个关键课题。2000年的时候网络热刚刚兴起,Panomics便针对特定市场,以发电子邮件的方式把产品讯息发布出去,没想到很多生意就这样做成了。
为保证研发技术,李先强特邀请三位院士作为技术顾问,为公司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Panomics公司成立8个月后就有了第一个产品,这家只有12人的小公司,却开发出了2000种产品,2年之后就开始盈利。从2001年到2005年,Panomics公司连续4年以平均30%的速度快速成长,在《圣何塞商业杂志报》评选的2001-2003年硅谷前50位快速增长私人公司中,他们排名第六,而Google排第五,两家公司增长速度差不多,但Google基数较大,故排名靠前。《旧金山商业时报》评选的2004年湾区前100位快速增长私人公司中,Panomics排名第四。
2006年,公司以1300万美元价值与Genospectra 合并,新公司名称仍保留知名度较高、且极具产品意识的Panomics。李先强出任首席营运官,主要领导科研部门的新产品开发和生产。
2008年,合并后的Panomics以高达7500万美元的价值被世界最大生物芯片公司Affymetrix收购,实现了投资回报最大化。
回顾这段历程,李先强也有很多艰难、挣扎的时候:“创业比科研难,特别是高科技领域,产业化更难。没有坚实的科研,很难做到成功的产业化。”但李先强选择紧紧抓住那一生可能只有一次的机会。
“从前出国念书,一心想的是回国服务……既然现在我们已掌握了先进技术,为何不到国内生产,让中国人也能平等地分享技术成果呢?”
李先强人生的第四个重要抉择,是回国创业。
回国创业的原因很简单:在开第一家公司时,李先强就发现,美国生产的产品、技术在拿到中国、欧洲、加拿大等地售卖时,价格会翻三四倍。李先强觉得这个差价不合理——既然我们已掌握了这些技术,为何不到国内生产,让中国人也能平等地分享技术成果呢?而且,国外市场已经相对成熟,而国内市场开放度、经济水平以及国民生活质量正在大幅提高,正是商机无限的时候!”
李先强所领导的研发团队,自主开发完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多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 MBSA),这是一种新型的分子诊断平台技术,对病毒检测既可直接测RNA,也可测DNA,省去了转换过程,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较宽的线性范围、低假阳性、快速简便、无需昂贵仪器等先进的技术特点。
国内还没有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和由该技术衍生的产品,对医疗水平提高,降低医疗费用,病人的康复等,都有巨大价值。
回国创业,李先强的最初选择是深圳,因为在深圳可享受国人待遇。但深圳房租较贵,而且生物研究水平不高;武汉则研究基础较好,有武大、病毒所、同济、华科大等作技术支撑。而且,李先强还听说光谷新建了生物城,规模很大,就萌生了回武汉看看的想法。
2009年11月,武汉下起了初冬的第一场雪。李先强一行在生物办总工程师冯立的带领下参观了光谷生物城。他感觉到了一种震撼:之前看过很多生物城,如张江、中关村等,没有哪个能像光谷生物城这样,投入这么多精力办生物产业园区,而且光谷正在实施“3551人才计划”……如此好的发展机遇,让李先强心动了。
李先强毅然选择了光谷生物城,创立了武汉中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事实证明了李先强的选择。经过4年的发展,中帜生物由当初的六、七个人,已经发展到目前的40余人,专业技术团队现有博士5人、硕士15人,李先强博士先后入选东湖高新区“3551人才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科技部首批“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及国家“千人计划”。
中帜生物更是延续了李先强在国外所创办公司迅速成长的优良基因,公司创办一年后,首批申报注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试剂、多重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就开发完成,特异性、灵敏度均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取得自身免疫疾病检测系列7个产品的注册证并正式投放市场,至今已完成销售一千多万元。而公司位于美国硅谷的新技术研发中心运用自有专利MBSA技术先后开发完成四百多种最新的生物标注无分析试剂产品,销售遍布北美、欧洲及亚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批拟申报注册的脑炎、脑膜炎核酸检测试剂,手足口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肠道病毒检测试剂、HBV耐药性检测试剂及血筛检测试剂等系列产品开发进展顺利,呈现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谈到在中国的发展,李先强非常有信心:2009 年国际分子诊断市场已达一百亿美元,国内分子诊断市场目前仅10多亿元人民币,市场发展前景巨大,仅常用的几种检测项目,市场容量就高达几十亿元。“多生物素信号放大技术”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且较现有国内外分子诊断方法,具有强大竞争优势,其系列产品产业化后,在国内可迅速实现超亿元人民币市场销售,并具有进军国际市场潜力,同时也将会提升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发展水平和地位。
强大的团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管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李先强博士必将在光谷书写一段更辉煌的创业传奇。
光谷,公司,技术,生物,产品,创业,选择,美国,检测,pa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