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大力助推创新创业——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公共服务体系侧记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1日

访问量:

《湖北日报》讯

 

11月23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验室(以下简称“平台实验室”)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证书编号:L8081),成为湖北省首家获得国家CNAS认可的生物类分析检测实验室,同时也标志着光谷生物城的相关检测分析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检测结果已获了英、美、德、澳、日等41个国家55个权威性机构承认。平台实验室本次获得了血液、化妆品、蜂蜜、蜂王浆及蜂王浆冻干粉、有机物结构定性分析等四大类别的分析检测认可资质。这意味着今后相关产品只要拥有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平台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产品就可以在全球畅通无阻。

 

自2009年成立以来,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不遗余力服务中小企业,在促进湖北生物产业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公共技术服务 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

 

毋庸置疑,大众

基因测序平台负责人付博士介绍,测序平台除在商业检测项目中全国领先,还击败了全球三代测序最高水准的韩国千年基因公司,从美国、日本、韩国等一批国内外顶尖基因测序公司中脱颖而出,拿到“亚洲人基因组精细图绘制”这一重大科学项目的检测业务。这一科研项目,优化了第一代人类基因测序数据,更新了人类基因信息图谱,为基因组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研究院平台实验室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仪器公司共建的细胞分选实验室,仪器显示屏不断闪烁着图谱,一群年轻的实验人员正忙着记录结果。

贝克曼库尔特仪器公司的技术人员表示,目前,湖北省共有9个类似的细胞分选实验室,但仅有研究院将设备运行得最正常、使用得最充分,“有些公司、科研院所同样购买了我们的仪器,但还是会在研究院这里使用仪器,因为研究院更加专业、高效。华中地区,研究院细胞分选平台用户数量最庞大,使用频次最高。”

 

投融资服务 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在省、市、东湖高新区及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加强投融资服务,探索科技、产业、金融资源无缝对接,这一新模式已初见成效。

 

首先是加快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对接。

 

研究院中的“明星”企业武汉禾元生物科技公司,其首席科学家杨代常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国家创业“千人计划”人才,一直致力于水稻胚乳细胞重组人血白蛋白研究。2011年入驻研究院后,院方为项目量身定制产业化所需的硬件条件,团队迅速获得上海博润风投公司、光谷生物创新投资公司共计1875万元的A轮投资。

 

依托这一笔投资,项目快速产业化,现已成功地开发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产品,建立了重组蛋白质和多肽纯化工艺研究技术平台。并很快获得中关村创投、北京启迪投资及原有股东5000万元B轮融资,加速了产业化进程。今年7月,禾元登陆“新三板”,该公司核心技术产品人血清白蛋白,将于年底获得一期临床批件,步入跨越式发展。

 

其次,是加快智力资本向产业资本靠拢。

 

去年,研究院开展持股孵化新模式,重点布局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诊断试剂等一批极具发展前景的领域,在技术、管理、资金、销售、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对入驻团队建立深入了解,将优秀企业纳入持股孵化项目库。

 

汉密顿是一家专注于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公司,技术先进、成熟,有一定的销售业务,但资本是短板。研究院入股以后,在管理创新、人力资源创新、技术支撑、融资管理等方面为汉密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汉密顿今年成功登陆“新三板”,多只创投基金向汉密顿抛出了橄榄枝。

 

信息情报服务 打造湖北生物产业“智库”

 

今年5月,湖北省生物经济研究中心在研究院挂牌成立,重点开展我省生物产业的战略研究与决策支持、情报分析与管理咨询、信息平台与条件保障、资源整合与创新促进等服务。

 

中心筹备阶段,就依托入驻研究院的百余位生物产业技术、金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人才,为武汉市科技局、经信委等部门定制武汉市生物与健康产业“十三五”规划。

 

生物经济研究中心张博士介绍,该中心目前正在积极联合省内各地的生物产业园区,通过产业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力促生物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成为湖北省生物产业的“高效枢纽”,为全省生物产业发展“一盘棋”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此外,研究院还积极打造产业联盟,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联合专利、法律、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成功构建了企业入驻、人才引进、金融服务、专利申报、法律援助等全套服务体系,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成本,大大加快了成果转化的步伐。

 

截至目前,按照“体制机制更新,创新能力更强,成果转化更快”的目标,研究院已引进院士、“千人计划”等海内外高端人才108人,在研究院创办了近100家企业;入驻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428项,获批186项,转化60多项成果;禾元生物、汉密顿生物两家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纳米药物及诊断试剂、高纯度EPA、DHA,细胞破碎仪、农药及食品检测盒等一批自主研制产品成功进入市场。此外,研究院还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6项;启动了代谢科学、植物生物反应器、纳米药物3个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依托优势企业资源,在组合生物合成、纳米药物、植物生物反应器、病毒病防治工程等8个特色优势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并以院士工作站为依托,为省内外数家知名企业、上市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服务。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邓子新院士表示,通过5年时间建设,以服务生物企业、促进成果转化、助推生物产业发展为己任的研究院,正在成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重要载体,整合省市科技创新资源的主要平台,推动光谷生物城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引擎。


服务体系,研究院,生物,产业,创新,平台,服务,实验室,国家,检测